燕安墨香

地址:西安美术学院
电话:13649290649
手机:13649290649
QQ:84404395 1939480490
邮箱:13649290649@163.com
您的位置:首页 > 燕安墨香 > 众家评论

众家评论

跋涉者的足迹——子 墨

发布日期:2011/10/3 18:28:21阅读次数:字号:

跋涉者的足迹  

子墨

       王燕安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国画专业教授。她自幼喜欢绘画,从13岁参加全国少儿美展算起,在这条路上她已经跋涉了近42年。她和同龄人一样,经历了文革被迫少年辍学下乡进厂的磨难,又受惠于高考恢复,成了刘文西大师的研究生,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。

       这几年,陆续看了王燕安的画作,每次都有新的感受,我真叹服她的思维敏捷,手法多变,竟然作品呈现出如此多种样式。综观她的画作,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,一是工笔,二是写意,三是彩墨,四是漆画。在1987年至1993年读研和初留校阶段,她画了一批工笔画,有人物有花鸟。在造型上,她有坚实的写实功夫,又有大胆夸张、富于装饰的提炼能力,其工笔构图饱满,色彩或艳丽浓烈、或清雅素淡,格调高雅大气。大多女性画家画工笔细致入微有嘉,而大气沉郁不足,但她的画却毫无纤细柔弱之态。即使是一些花鸟小品也清新明丽典雅,无香软媚俗之气。此类代表作品是《采花节》,这是她89年读研时的作品,该作品用传统手法勾线渲染,表现了几个甘南藏族妇女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场面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虽色调为冷色却不失热烈,画面工整细腻,层次丰富,特别是人脸上冷暖色调变化微妙,实为上乘之作 ,此画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工笔画展并获佳作奖和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。她在美院学习时,人物、花鸟、山水皆全面地学习过 ,打下了较宽厚的基础,后攻读硕士学位,选择了工笔人物画专业。正当她在工笔领域里逐渐形成风格佳作叠出时 ,一场突如其来的眼病迫使她不得不放弃工笔,改攻写意。几年沉寂后,在写意画领域,她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她的写意画,大胆奔放,用笔生辣,其气象之大,不让须眉。我想,这与她多年练习书法有关。近几年,她在写意人物画方面做了新的探索,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。《手机奏鸣曲》、《米脂婆姨》、《春到凉山》、《飞虎》、《凉山老妪》、《角逐》、《血染无定河》、《跳动的音符》、《醉太平》、《飞影传梭》、《中国功夫》、等一批作品,每幅都有独到的表现手法,可谓匠心独具。这些作品不仅是量的积累,更显示出她已在开掘艺术母体语言图式符号的层面上,走向自觉,渐成体系。《手机奏鸣曲》展现的是现代都市生活场景,三联画的形式,酣畅淋漓的笔墨,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。几个边忙于他事边接听手机显得手忙脚乱的女子,让人感到了人们对现代高度快节奏生活的无奈。此画入选中国美协会员第二届中国画精品作品展。《血染无定河》是作者构想多年的作品,表现的是作者的祖父——王守义等六位先烈英勇就义的场景。粗狂的线条,强烈的黑白处理,不稳定的构图,将画面营造的腥风血雨, 悲壮惨烈。此画饱含了作者深厚的感情, 十分感人。《米脂婆姨》用三联画的形式塑造了几个不同时期米脂女性的形象。泼辣而又控制很到位的水墨呈现出丰富微妙的墨色关系,将水墨韵味发挥的非常耐看。该作2004年《人民日报》发表。这些水墨写意画作中,不少表现的是运动题材,同静止的人物相比,造型上难度要大的多,她却画的一个个生动传神,在《飞影传梭》里,没骨人物高度概括,把网球手表现的一个个姿态各异,生龙活虎,眉眼虽没画,但分明让人感觉到那灼灼逼人的目光,充分显示了她坚实的功力。她有一个题名为《敦煌乐女》的系列作品,极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演奏各种乐器的妙龄女子,笔墨松动,画面空灵,意趣盎然,已完全脱开了学院派的影响。在创作《敦煌乐女》之后,她又画了一批传统古典人物画。这些作品取材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隐逸的生活,创作手法则完全采用传统水墨技法,人物造型高古,线条更强调了书写性,流畅而随性,构图平稳舒展,画面水墨层次丰富,凸显出传统文人画的意向性、偶发性、随机性 ,且每幅作品画题诗意浓浓,有选自古典诗词佳句,有出自她自撰,配以她流妍洒脱的行书,整个画面传递出幽寂、旷远、淡泊的意境。 她的第三类作品是一批称之为《梦》的系列作品。这是因当时无画室,在一极小房间作画的无奈之作。无法作大画,只好作小画,便把关注点放在了形式探讨上,这一探讨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从这些彩墨画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,她是在力求创新,她试图通过富于情感表现力的点线面和光色关系的组合,来抒发内心不可遏止的感情。在作品中她将西画的光与色注入到中国水墨画中,但却不是简单的素描光影照搬,而是将中国水墨技巧与现代的装饰平面图式构成相结合,将重彩技法与西方现代派色彩相交汇,使画面形成了一种清新鲜活、独具一格的新面貌。这些画虽已非我们看惯了的传统国画样式,却分明传递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精神,这无疑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。她读研时还创作了一批磨漆画,数量虽不多,但质量可佳。其中《喜风》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,并刊登在当年的《美术》杂志上。

       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,特别是具有原创力的更为可贵。有人说在艺术的殿堂里,王燕安是一位千手观音。王燕安自己说:她喜欢创作时的一种陌生感觉,喜欢陌生感觉带来的愉悦。而这种感觉正是她创作的动力。这些年,她努力探索着中国画传统工具语言表达的潜在可能性,一个一个系列地开垦着在形式语言表现上的自留地。本可驾轻就熟、轻轻松松画画的她,硬是给自己出难题,挑战自我,决不重复自己。多年的历练,她逐步使自己具有了把握多元画风的能力,在不同的画风转换中领略着艺术的真谛,品尝着艺术的美味,释放着创作的激情,享受着创作的愉悦。

       这是一个略显浮躁的时代,当今画坛人欲横流,她却能有如此沉静的心态,不慕名利,无意功名,不事张扬,不搞炒作,不借虎皮,不披大旗,而是以率真的性情对待学问、艺术和自己。这样一个对生活无比热爱、对艺术无比执着的人,我们有理由期待,她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。